7月21日,北路智控发布公告,宣布与南京江宁滨江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署《项目投资协议书》,计划投资6亿元建设“矿山智能驾驶产业化基地项目”。该项目将聚焦矿山智能驾驶系统、智能驾驶矿卡等核心产品的研发与产业化,计划5年内完成整体投资,预计2030年全面达产后年产值将突破8亿元,税收贡献约4000万元,旨在以“技术研发+批量化生产”模式推动矿山智能化转型。
当前,矿山智能驾驶技术已进入规模化应用阶段。以行业实践为例,易控智驾的无人驾驶矿卡在新疆、内蒙古等多地露天煤矿实现广泛部署,数量超1400台,覆盖煤矿、金属矿、石灰岩矿等多矿种,市场占有率接近50%。其自主研发的“御石”新能源线控平台与“著山”分布式技术架构,支持单矿400台以上无人驾驶矿卡高效协同作业,车辆最快3天即可投入生产,单车无人驾驶最高运营里程超3万公里,运输效率达人工驾驶的80%以上,为行业产业化奠定了技术基础。
政策层面的推动为行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。国家发布的《露天煤矿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》等文件明确要求,到2025年露天煤矿需实现智能连续作业和无人运输,全国煤矿智能化产能占比不低于60%;新疆、内蒙古、山西等矿产资源大省积极响应,推动地方矿山智能化转型时间表落地。市场数据显示,2024年我国露天煤矿无人驾驶矿卡数量已达2500辆,较2023年增长超120%,预计2025年将突破5000辆,渗透率提升至20%,行业爆发式增长态势明显。
矿山智能驾驶的商业化价值已在实践中充分显现。新疆天池能源南露天煤矿部署的370台无人驾驶矿卡中,310台为增程宽体车,实现“去安全员”运行,累计运输土方量居行业前列;通过智能云控中心远程调度,结合高精地图与高精度定位技术,事故率显著下降,运营成本降低30%。铜陵海螺石灰石矿山的24台无人矿车替代24名驾驶员,仅需4名运维人员,运输总量超1000万吨,单线效率达人工驾驶的85%以上,印证了技术对降本增效的实际作用。
技术迭代与生态构建正推动行业向“全矿无人化”升级。5G、AI、车路云一体化等技术融合应用,让协同作业成为可能——准能集团通过5G网络升级,试点“5G+无人卡车、远控电铲、智能化工程辅助设备”协同作业,实现区域无人化生产。同时,国家矿山安监局等七部门联合发布指导意见,明确到2026年建立完整的智能化标准体系,产学研用协同生态加速形成,为技术适配与数据安全提供保障。
北路智控此次建设的产业化基地,恰与行业发展趋势深度契合。项目将引进防爆新能源线控车辆装备智能化、井工矿复杂环境精准感知等前沿技术,通过“技术研发+批量化生产”模式强化核心竞争力,既响应了国家政策对矿山智能化的号召,也精准对接了市场对高效、安全、绿色矿山解决方案的需求。随着基地的推进,有望进一步推动矿山智能驾驶技术的规模化落地,为行业智能化转型注入新动能。
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配资炒股论坛平台_最专业股票配资平台_恒汇证券观点